高點法律網
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789號
公佈日期:2020/02/27
 
解釋爭點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7條第1款有關被害人警詢陳述,得為證據之規定,是否違憲?
 
 
[10] 美國限制對質詰問權的方式可分為:1.對質詰問程序的治癒,2.得取代對質詰問的傳聞例外,3.對質詰問權內容的限縮。詳參吳巡龍,對質詰問權與傳聞例外—美國與我國裁判發展之比較與評析,臺灣法學雜誌第119期,2009年1月,頁117-122。
[11]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係參考日本刑事訴訟法第321條之立法例,亦即該傳聞證人之供述,須具備可信之特別情況(所謂特信性或信用性)及作為證據之必要性,則例外不給予被告詰問之機會。有關日本刑事訴訟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立法目的,係為替代反對尋問之信用性之情況的保障之存在,且該供述作為證據之必要性之要求,就傳聞例外要件所為之典型性規定。又就前述傳聞例外規定,係屬於嚴格之例外要件。參照高田卓爾、鈴木茂嗣編,刑事訴訟法4,第一審317條-第350條,東京:三省堂,1995年9月10日1刷,頁149;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東京:弘文堂,2006年2月15日4版補正版4刷,頁403-404。
[12] 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之4所列舉之各項傳聞例外規定,考其立法論據,概認為此類傳聞陳述,因具有可信性之情況擔保,且有其證據之必要性,雖未經被告對質詰問,仍認有證據能力。詳參各該條新增理由。參照林輝煌,同註[1]文,頁7。
[13] 英美傳聞法則之創設,兼具證據法及憲法之意涵,就證據法上之意義而言,乃在排除不可信之傳聞證據;在憲法上之意義而言,在於落實被告對質詰問權之保障。參照林輝煌,同註[1]文,頁6。
[14] 學說上有下列六種理論:一、最狹義的對質詰問理論,二、證人產生理論,三、真實性理論,四、主要證據理論,五、防止政府濫權,六、當事人進行主義的訴訟防禦權理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早期採取真實性理論,在2004年以後則採取防止政府濫權論。參照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臺北:元照,2004年初版,頁379-382。
[15] 參照王兆鵬,前揭註[4]書,頁148-149。
[16] 歐洲人權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ECHR)(全名為歐洲人權及基本自由保障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在第11號議定書施行之後,廢止歐洲人權委員會,擴大歐洲人權法院之權限(接收歐洲人權委員會之功能與職權),及允許個人得直接向該法院提起訴訟。其係國際上第一個得由個人以內國法院之終局確定判決作為訴訟標的,請求該區域性國際法院(即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救濟之人權公約。參照黃士元,性侵害案件對質詰問權之限制與補償—從歐洲人權法院的實踐觀察(上),司法周刊,1661期,第2-3版,2013年9月。
[17] 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通稱為公平審判權利之保障,公約第6條第1項規定一般性對法院程序及近用法院之要求,第2項規定無罪推定原則,第3項規定法制國刑事程序必須實現之最低標準。參照Helmut Satzger著,王士帆譯,國際刑法與歐洲刑法,臺北:元照,2019年10月2版1刷,頁341。
[18] 質問權雖是武器平等原則最重要之展現,但違反質問要求,並不當然造成程序之不公平。參照Helmut Satzger著,王士帆譯,前揭註[17]書,頁351-352。
[19] 參照林鈺雄,性侵害案件與對質詰問之限制—歐洲人權法院與我國實務裁判之比較評析,臺灣法學雜誌,188期,2011年11月,頁63。
[20] Der Gerichtshof prüft, ob das Verfahren insgesamt, also einschließlich des Beweisverfahrens, fair war. (EGMR 22.11.2001 – 39799/98, Rn. 4 – Volkmer/Deutschland.) 另參照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Third Section), sitting on 22 November 2001, DECISION AS TO THE ADMI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no. 39799/98 by Roland VOLKMER against Germany.
[21] 參照Schmitt, in; Meyer-Großner/Schmitt, Strafprozessordnung, 58., Aufl., München:Beck, 2015, Anh 4 MRK Art.6 Rn.22-22g.
[22] EGMR 15.12.2011 – 26766/05, Slg 11-VI Rn. 147 – Al-Khawaja ua/Vereinigtes Königreich. 2020年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繼續延用此一審查原則,可資參考。例如EGMR (Dritte Sektion), Urteil vom 28.01.2020 - 10355/09, 14358/11, 12934/12, 76458/12, 25684/13, 49429/1, BeckRS 2020, 805,”The principles to be applied in cases where a prosecution witness did not attend the trial and pre-trial statements were admitted as evidence have been summarised and refined in the Grand Chamber judgments Al-Khawaja and Tahery (cited above, §152), and Schatschaschwili (cited above, §118). 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in three steps the compatibility of proceedings, which led to a conviction, with Article 6 §§1 and 3 (d) of the Convention.”
[23] 參照Jens Meyer-Ladewig/Stefan Harrendorf/Stefan König, in: Meyer-Ladewig/Nettesheim/von Raumer,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4. Aufl., 2017-beck-online, EMRK Art.6 Rn.146.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一二試總複習
預購+法研生享優惠
司法特考總複習
考前100天掌握考點
波斯納二試總複習
高分上榜就選這套
司法官專攻班
高質高效、高錄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