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762號
公佈日期:2018/03/09
 
解釋爭點
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2項前段規定,未使被告得以適當方式適時獲知其被訴案件之卷宗及證物全部內容,是否違憲?
 
 
(MüKoStPO/Thomas/Kämpfer StPO § 149 Rn. 5-7, beck-online)”
[18] 參照Wessing, in: BeckOK stop mit RiStBV und MiStraf, Graf 28. Edition, Stand:0..7.2017, StPO vor §149.
[19] 德國少年法院法(Jugendgerichtsgesetz)第69條第3項第1段規定,得給予輔佐人閱卷(Dem Beistand kann Akteneinsicht gewährt werden)。
[20] 參照Wessing, a.a.O., StPO §149 Rn.4.
[21] 有關本院釋字第737號解釋有關閱卷權之定性,請參照本席提出協同意見書(黃虹霞大法官加入)。
[22] 參照林山田,刑事程序法,台北:五南,2004年9月增訂5版,頁188以下。此外,該書第203頁,將刑事訴訟法第33條之閱卷權,稱之為「卷宗與證物之檢閱權與抄錄權」。
[23] 參照Michael/Merlok, Grundrechte, 4.Aufl., Baden-Baden:Nomos,2014, Rn.899.
[24] 訴訟中表達意見權(Recht auf Äußerung im Prozess; Recht zur Äußerung im Prozess),使程序參與者不僅有表達意見之可能性,就法院判決基礎之事實(Tatsachen),亦得以事先表達意見。參照Gröpl/Windthorst/von Coelln, Christoph Brüning in: Stern/Becker(Hrsg.), Grundrechte-Kommentar, Köln:Carl Heymanns Verlag, 2010, Art.103 Rn.8; Michael/Merlok, a.a.O., Rn.900..
[25] 有關法院對當事人所表達意見之斟酌義務(Recht auf Berücksichtigung),不僅是使法院知悉,且法院在判決時就當事人之意見亦應予以斟酌。於此並非意指法院應跟隨該表達意見,毋寧是原則上使法院知悉該參與者所提出之不同意見,且將之納入考慮。參照 Gröpl/Windthorst/von Coelln, a.a.O., Art.103 Rn.9. 有稱為狹義聽審權(Das Recht auf Gehör i.e.S.),參照Michael/Merlok, a.a.O., Rn.902.
[26]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規定並未區別卷宗與證物之檢閱。
[27] 參照Christoph Brüning in:Stern/Becker(Hrsg.), a.a.O., Art.103 Rn.26.
[28] 有關近用或接近使用(access)之用語,本院釋字第364號解釋曾出現過,即引用學理上所謂「接近使用傳播媒體」之權利(th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之概念,認「以廣播及電視方式表達意見,屬於憲法第11條所保障言論自由之範圍。為保障此項自由,國家應對電波頻率之使用為公平合理之分配,對於人民平等『接近使用傳播媒體』之權利,亦應在兼顧傳播媒體編輯自由原則下,予以尊重,並均應以法律定之。」
[29] 參照Gersdorf/Paal, Informations- und Medienrecht, München:Beck, 2014, §1 IFG Rn.22, 151, 155, 166ff..
[30] 參照Gersdorf/Paal,a.a.O., §1 IFG Rn.169f.;Friedrich Schoch, Informationsfreiheitsgesetz, 2.Aufl., München:Beck, 2016, §1 Rn.252.
[31] 參照Peter Badura, Staatsrecht, 6.Aufl., München:Beck, 2015, C63.
[32] 本院釋字第603號解釋,基於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本院釋字第585號解釋參照),其中包含個人自主控制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以上可見,該號解釋,依憲法第22條規定發展出資訊隱私權之概念,認指紋乃重要之個人資訊,個人對其指紋資訊之自主控制,受資訊隱私權之保障,亦即認戶籍法第8條第2項、第3項形同強制人民按捺指紋並予錄存,否則不予發給國民身分證之規定,已侵害人民受憲法保障之資訊隱私權。此解釋隱含一般人格權或資訊自主權(Recht auf informationelle Selbstbestimmung)之保障。惟若比較德國立法例,資訊自主權係從德國基本法第2條第1項保障人格自由發展結合第1條第1項人性尊嚴之所謂一般人格權所衍生,與基本法第5條所定接近使用媒體之資訊自由,兩者有所不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大師級高分課
最聰明的學習選擇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