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篇名
4.105年考題精彩解析
中文摘要

《犯罪學》

二、試論述古典犯罪學派對犯罪原因最主要看法為何?又依其理論提出何種犯罪預防模式?( 25 分)

命題意旨

明顯的,本題前段古典犯罪學派對犯罪原因看法,近年犯罪學試題常會考出,包括: 100 年監所員、 102 年警察官、 103 年監獄官,皆考出此類題型。目的在測試考生是否能理解耳熟能詳的犯罪學學派。而後段則是較新的出題,有賴考生廣泛閱讀及答題的創意。由今年考題可以看出,未來犯罪學出題方向將會更加多元,且考古題比例不見得被偏重,值得留意。

答題關鍵

本題之作答訣竅,應先掌握古典犯罪學派之核心內涵。答題可參考:許福生老師 2016 年出版的《犯罪學與犯罪預防》,頁 66-71 。

考點命中

1. 《高點犯罪學三合一題庫班講義》,頁 4、5 。
2. 高點法律網:陳逸飛監所學堂專欄 - 古典犯罪學與犯罪預防之剖析,相似度 100 %
3. 《犯罪學 ( 概要 ) 》,高點文化出版,陳逸飛編著,頁 2-10 ~ 2-13 。

【擬答】

( ) 古典犯罪學派對犯罪原因之主要看法:

  1. 自由意志論:
    (1)人有自由意志選擇犯罪或守法行為,以滿足需要或解決問題。
    (2)人若自甘違法,便違反社會契約和社會道德,應依社會契約給予懲罰。
  2. 理性選擇論:
    (1)犯罪是在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力量驅使下理性選擇犯罪的結果。
    (2)以犯罪解決問題較守法方式吸引人,可以較少功夫獲得較大報酬。
    (3)選擇犯罪之解決方式可以因害怕社會的反應及懲罰而受到限制。
    (4)社會的反應及懲罰愈迅速、確定、嚴厲,愈可控制犯罪行為。
    (5)最有效的犯罪預防,是足夠的懲罰而不使犯罪成為吸引人的選擇。

( ) 依古典犯罪學派理論提出的犯罪預防模式:

  1. 達到理想的社會控制工具:
    (1)刑罰為「達成理想目的的社會控制工具」,為威嚇性和預防性措施,它必須是正當有效和有益的,並與犯罪危害程度成比例,同時須「公開、迅速和必要的」。
    (2)描繪出「統治型犯罪控制模式」 (sovereign crime control) 及「科層制專家治理模式」 (knowledge at the service of the bureaucratic specialists) 統治型社會控制計畫,影響現代警察制度及 19 世紀早期監獄制度的建立。
  2. 現代警察制度的建立:
    (1)運用比軍隊鎮壓及法律更嚴厲的懲罰方法,預防犯罪及失序的發生。
    (2)警察效率的驗證,是整體犯罪率的降低,而非是否有逮捕犯罪人而定。
  3. 早期現代監獄制度的建立:
    (1)19 世紀中葉現代監獄出現,無論對被監禁人犯或社會大眾,犯罪預防效果可藉此達成。傅柯 (M. Foucault) 指出,邊沁的「圓形監獄建築」 (Panopticon) 或「監視屋」 (Inspection House) ,分開監視和被監視者,被監禁者在持續監視下自我控制,最能表達對權力 - 知識原則的縮影。
    (2)這個令人痛苦、構思巧妙的牢籠,可用於犯罪者改過自新,以及治療病人、教導學齡兒童、禁閉精神病患者、監視工人活動、使乞討者和流浪者參加勞動,是一種建立在「公共展示」和「監視」基礎上的懲罰模式。

《犯罪學概要》

三、試以 Merton ( 1967 )之緊張理論( Strain theory )及 Agnew ( 1992 )之一般化緊張理論( General strain theory )解釋少年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之成因為何?( 25 分)

命題意旨

本題於 105 年考情重點講座提示曾強調,近期命題趨勢,無論三或四等考題,傳統犯罪學理論有復甦再生的趨勢,建議考生萬不可只偏重新興理論,而應針對傳統理論深入剖析。考生應以歷屆試題為基礎,留意社會結構、過程與衝突學派基礎理論的比較研析。本題,是繼 99 年監獄官、 100 年觀護人、監所員、 100 薦任升等考後再次出現的緊張理論比較題型。由於針對 Merton 與 Agnew 的理論比較,講座平時已諄諄提示,相信懂得變通應答的考生,此題必能穩操勝券。

答題關鍵

本題建議考生,可先分別論述此二個理論的主張內涵,繼而導入此二理論對引發少年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之成因加以說明。

考點命中

1. 《高點犯罪學三合一題庫講義》,陳逸飛編撰,頁 15~17 。
2. 《犯罪學 ( 概要 ) 》,高點文化出版,陳逸飛編著,頁 6-21~6-23 、 6-24~6-26 。

【擬答】

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 一 )Merton 緊張理論 (Strain theory) 對少年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之解釋

  1. Merton 以涂爾幹 (Durkheim) 無規範的概念描述美國社會,主張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有確立目標與規定手段兩個共同特徵,而大部分人接受同樣價值及目標。
  2. 個人能力及機會常受限於自身社經地位,低階層貧民追求成功的合法機會( Legitimate Opportunities )受阻,因而產生緊張、壓力及挫折,結果可能走偏鋒採取非法途徑達成目標或拒絕否定社會大眾接受的價值觀。
  3. 社會揭櫫物質的成功為高價值「文化目標」( Cultural Goals ),但低階層卻未獲得合法「文化手段」( Cultural Means )通往此目標,此造成期望的衝突與規範的崩潰,除可能發生自殺外,亦與犯罪、精神違常、藥物濫用、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等現象有關。
  4. Merton 指出的適應類型中,有兩類可能有中輟或偏差行為:
    • 退縮型( retreatism ):屬目標及手段雙重拒絕者,既無法以正當手段亦無法以非法手段達到文化目標,索性由社會逃避,如:吸毒、酗酒者。
    • 標新型( innovation ):雖接受社會的文化目標,卻拒絕以正常手段達到此目標;如:社會中下階層者因冀求財富不可得而偷竊或強盜搶奪。

( 二 )Agnew 一般化緊張理論 (General strain theory) 對少年中途輟學及偏差行為之解釋

  1. 美國社會學家 Agnew ,在 1992 年發表「一般化緊張理論」( General Strain Theory ),藉以修正「古典緊張理論」該理論從「微觀」角度解釋,基本觀點認為,消極的人際關係使個人產生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又促使個人產生犯罪行為;藉以說明何以經歷緊張和壓力的人容易犯罪。
  2. 此理論認為不平衡的社會結構是造成個人緊張最重要來源,忽略其他社會因素及個人特質對挫折及緊張情緒的影響力。較不強調階級或次文化,與墨頓 Merton 、柯恩 Cohen 、 Cloward 和 Ohlin 等著重社會階級導致犯罪的觀點不同, Agnew 不將聚焦點集中在低階層的犯罪問題,而試圖對解釋各階層的人在經歷壓力、緊張後為何會犯罪,提出解釋。
  3. 負面影響狀態:該理論之核心概念為「負面影響狀態」( Negative Affective States ),乃理論核心概念,指因個人負面或有破壞性的社會人際關係所導致的憤怒、挫折、不公及負面的情緒等,會將產生壓力影響其反社會行為諸如中途輟學或偏差行為之發生。

>>完整解答,請上高點法律網下載

刊名 陳逸飛監所學堂
出版單位 高點法律網
影音
該期刊-上一篇 5.年齡逐級理論之相關考點
該期刊-下一篇 3.105年考情重點提示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大師級高分課
最聰明的學習選擇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