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篇名
6.監獄社會次文化概說
中文摘要

壹、歷屆考情

一、監獄犯罪次文化如何產生,如何舒緩?(88 薦任升等)

二、受刑人入監五大痛苦,說明其內涵與舒緩之道。(88 薦任升等)

三、學者菲勒(Wheeler)認為受刑人在服刑期間對管教人員服從程度呈現不同之適應,試加以闡述。(88 薦任升等)

四、何謂監獄社會?有何特徵?在犯罪矯治上有何重要意義?(89 監獄官)

五、試問監獄次文化的形成原因及適當的對應政策。(89 監所員)

六、試分析監獄受刑人次級文化之形成原因。(91 監獄官)

七、學者 Wheeler(1961)研究發現監獄化與受刑人在監管教人員規範與命令的關係,隨著服刑時間呈現 U 字型曲線之現象與成因、同一時間, Goffman(1961)研究受刑人適應監獄生活型態,發現許多類型,試問有哪些?(103 監所員)

八、美國學者艾吉歐尼(Etzioni,1975)提出監獄當局管理受刑人的三大權力型態:規範性權力(Normative power)、報酬性權力(Remunerative power)與強制性權力(Coercive power),請分別舉例加以說明;再者,監獄當局應如何選用此三種權力有效控制受刑人之次級文化?(104 監所員 )

九、何謂監獄的地下經濟活動?受刑人進行地下經濟活動的動機為何?矯正人員可以從那些具體作為減少或控制地下經濟活動的猖獗?請申述之。(104 監所員)

貳、解題技巧

一、監獄是一個社會,它是大型社會的縮影,是社會實體(Social Entity)的部分,與外面的社會一樣有獨特價值體系、觀念與角色扮演、黑話與風俗習慣,並具備一般社會組成型態與功能分工,不過它是異常社會成員的大聚合,是複雜人性的收容處。長遠以來,監獄多被外界稱為「黑牢」、「黑獄」,被標籤為不潔之地或萬惡淵藪,在監獄學與刑事政策發達前,一般人很難探究原貌,甚至存有許多誤解,在監獄學與刑事政策發達後,情形才有轉變。

二、監獄社會有 2 大團體,一為「正式組織」:典獄長、副典獄長、秘書、科長、科員、管理人員二為「非正式組織」:又稱隱性組織(人犯團體),如班長、雜役、組長、房長、副主管、人犯。監獄社會是大自由社會的縮影,有它本身文化,我們稱之為次級文化(Subculture),而其主要內容包括人犯規矩、編號、綽號、階級、派系、組別、暗語、領導者、領導地位與居住環境等。

三、監獄社會的次文化可說是講座考前一再叮嚀強調為必考考題,例如:96 監所員、100 監所員即考出監獄次文化之人犯規矩;104 年更考出 2 題:權力模式有效控制受刑人次級文化以及監獄地下經濟活動。故講座年年將之選為考前猜題之部分。此類題型之答題資料,可依題意參酌楊士隆、林茂榮監獄學 - 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之內容,或引用黃徵男、賴擁連 21 世紀監獄學 ─ 理論、實務與對策,分就題意所要求,參酌楊士隆老師書中之討論,並留意舉出適當之因應對策。相關進一步討論請參酌陳逸飛老師監獄學(含概要)第六章。

參、監獄社會次文化之相關考點

一、意義

監獄次級文化(監獄次文化; Prison Subculture),係指監獄受刑人在監獄小型社會內,特有的文化特徵;也就是受刑人社會特有的生活形態。學者克雷蒙(Clemmer)認為,監獄次級文化包含規矩(Inmate Code)、價值觀(Values)、暗語(Argot)以及異於社會大眾的信仰(Believe)等。次級文化之形成,有助於受刑人減輕監禁之痛苦。

二、監獄次文化或監獄社會特徵內涵簡介【口訣:地下 江湖 角色 人格 適應 痛苦】

(一)地下經濟活動(地下)

地下經濟一詞,原指逃漏稅行為。今係指監獄內受刑人違背紀律或違法的交易行為。如廠商或職員協助攜帶現金、受刑人以違禁物品(如酒、檳榔)交易,或以物易物等。

(二)江湖規矩(又稱人犯規矩)(江湖)

1. 人犯規矩:指人犯團體形成的行為規範,彼此遵守,不可違背。例如:要勇敢、不打小報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擋人財路、不可聽信監方、不要損人不利己等。人犯規矩的作用如下:

  • 為求共同生存:犯罪人遊走法律邊緣,故須發展共同規矩,以相安共存。如「不要擋人財路」就是互相為避免犯行曝光。
  • 表現文化認同:如「不與執法人員打交道」,黑社會或人犯受侵害時,不希望由執法人員介入,此可表現文化認同。
  • 具有規範作用:江湖規矩可拘束人犯團體或黑道份子言行;奉行江湖規矩,會受人犯團體敬重,反之會被輕蔑。

2. 暗語 :又稱黑話、隱語、唇點、春點、或切口,分為國語發音與臺語發音 2 類。其具有以下功能:

  • 實用性:使一般人不懂罪犯間溝通內容,以免說溜嘴招惹麻煩。
  • 文化認同作用:使用同一黑話者彼此感覺親密並有歸屬感。
  • 效忠指標:使用某幫派特有黑話,可表示對該幫派之效忠。
  • 當作形容詞:黑話在某種情形下,可增添語言鮮活性,如指女子為「馬子」,但亦有貶抑之意。

3. 國內受刑人暗語舉例:「草山」指香菸、「火山」指酒、「現榔或榔頭」:指現金、「勞海」指洗澡、「粉仔」指嗎啡或海洛因、「幫浦」指針筒。

(三)角色扮演(角色)

1. 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為解除內在焦慮,而將自己的行為,行不由衷的扮演,此稱為「角色扮演」。

2. 監獄內受刑人為逃避壓力,而有許多種的角色扮演,說明於後。

(四)監獄化人格(人格)

1. 又稱「機構化人格」,指長期生活於某機構,人將受其環境影響,表現該機構特有人格特徵。

2. 監獄化人格會表現出「依賴」、「思想停滯」、「被動」、「懷疑」、「受暗示性高」、「懶惰」、「功利」等特徵。

(五)生活適應型態(適應),若將 John Irwin 與 Goffman 的研究結合觀察,受刑人可分成以下類型:

【口訣 打 轉 自我 熟悉 殖民 情境 非妥協→共 7 種】

1. 打混型(打):這類受刑人認為服刑只是生命中的短暫過程,多數屬於職業竊盜。他們只是短暫過客,尋求一時好過。生活上儘量避免麻煩,多享受奢侈品,與人建立好關係,祈求儘速離開監獄。

2. 轉化型(轉):此類受刑人一進監獄即轉化為「順民」以為自保。

3. 自我改善型(自我):此類受刑人利用服刑期間,尋求自我改善、自我進修、追求進步,並儘量與偏差團體或罪犯保持距離。

4. 熟悉型(熟悉):此類受刑人因在自由社會毫無地位,但在監內因習於監規,熟識管教人員,所以頗吃得開。他們常汲汲於在監內取得一席之地,謀得好職位、擁有權力或追求物質上的享受。

5. 殖民型(殖民):部分受刑人將服刑視為一種「旅行」,甚至沈溺其中;若監獄生活品質過高,則需注意可能吸引此類受刑人前來逐水草而居。

6. 情境退化型(情境):這類受刑人從現實環境中退縮下來,呈現「自閉」的情形,拒絕與外界溝通。

7. 非妥協型(非妥協):此類受刑人公開反對矯正人員,向機構權威挑戰,藉此提升威望,強化地位;但此多為過度型態,時間無法持久。

(六)五大痛苦(痛苦)

入監受刑人遭受監禁的五大痛苦如下:

1. 自由的剝奪。(自由)

2. 自主性的剝奪。(自主)

3. 安全感的剝奪。(安全感)

4. 物質與服務的剝奪。(物質與服務)

5. 親情與異性關係的剝奪。(親情與異性關係)

(七)其他人犯常見問題(舉例):

1. 欺弱凌新:如以騎摩托車、小丑灌唱片、私設法庭(Kangaroo Court)、打黑拳之方式欺凌新入監、弱勢或白目人犯。

2. 藉詐病送醫機會脫逃。

3. 賭博。

4. 紋身。

刊名 陳逸飛監所學堂
出版單位 高點法律網
影音
該期刊-上一篇 7.犯罪矯正模式-Bartollas的懲罰、矯治及正義模式之探討
該期刊-下一篇 5.監獄分區管理相關考點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攻佔頂校法研捷徑
文章剖析、測驗點評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