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690號 |
---|
公佈日期:2011/09/30 |
解釋爭點 |
91.1.30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所定「必要之處置」包含強制隔離在內,違憲? |
[11]「是以,提審法第一條所稱:人民被法院以外之任何機關逮捕拘禁,依沿革解釋,係指憲法第八條第二項所謂『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之情形,如非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依反面解釋,自無提審法第一條之適用。否則,依其他行政法令得以收容之情形,均得聲請法院提審,應非提審法第一條之立法本旨。參見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抗字第543號、第735號、第1551號等刑事裁定。 [12]「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於緩起訴處分後,將受處分人陳○○移送大陸地區人民宜蘭處理中心執行『收容』,已非屬『犯罪嫌疑』之逮捕拘禁,而係逕行強制出境之前置作業,故依諸前開說明,即非憲法第八條所定得聲請提審之範圍。至於前項『收容』係屬行政處分,適當與否,刑事法院本無置喙之權,受處分人如不服主管機關之處分,可依訴願法所定訴願程序尋求行政救濟。原審以抗告人聲請提審無理由,而裁定予以駁回,於法並無不合。」參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抗字第719號刑事裁定。 [13]BVerfGE 94, 166(198). 105, 239(248) [14]BVerfGE 105, 239(248). 亦有學者將人身自由剝奪視為是人身自由限制的一種「加重方式」 (die gravierendste Form), Vgl. Jarass, in: Jarass/Pieroth/Bodo: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0 Aufl., 2009. Art. 104 Rn. 10. [15]Vgl. Gusy, in: v. Mangoldt/Klein/Starck: Das Bonner Grundgesetz, Kommentar. 5 Aufl., 2005. Art. 104 Rn. 23; Müller-Franken, in Stern/Becker: Grundrechte-Kommentar, 2010 Art 104. Rn. 35. [16]Vgl. Beschluss der 1. Kammer des Ersten Senats vom 8. März 2011 – 1 BvR 47/05.Europaische Grundrechte Zeitschrift, 31. Aufl., 2011, 38.Jg. Heft 13-15, S.412.這三位參與審判之聯邦憲法法院法官之大名,值得記載於此:Kirchhof(副院長)、Eichberger及Masing. [17]適用法官保留的是第5條第1項第3款:「當相對人對於過去之犯罪行為存有足夠之犯罪嫌疑,或確有理由足認,必須防止被告為犯罪行為或犯罪後逃逸時,可依據法律將之逮捕或剝奪其自由後交給管轄法院。」其依據是第5條第3項:「任何人依據第1項第3款遭逮捕或剝奪自由時,必須不容遲延的將之送至法官或其他法律規定授權執行法官任務者之面前。該人民有權要求法院在一適當期間內對之判決,或在程序進行時將之釋放。該釋放可於提供其日後會到場之擔保後為之。」 [18]歐洲人權法院於Storck v. Germany一案中指出:「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1項e款所稱剝奪自由的合法性,係指既要合乎內國法的規定,亦須與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1項e款所定限制的精神相一致。就合乎內國法規定而言,所謂『合法』,包括程序規範及實體規定,在某程度上,與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1項所稱應遵守『法律規定之方式』的一般要求,有所區別。又,依據德國布萊梅 (Bremen)邦精神病患、弱智及上癮者安置法(Gesetz des Landes Bremen über die Unterbringung von Geisteskranken, Geistesschwachen und Süchtigen)第3條規定,須有管轄地方法院的命令,始為合法,並無疑義。‥‥‥由於原告被安置於私人醫院未有法院的裁定,故該剝奪自由措施非屬歐洲人權公約第5條第1項第2句所稱合法。在此無須進一步審究,原告所患精神疾病的種類及程度是否經證明而足以正當化強制安置。」詳參李建良譯,同前註9,頁657-58(第111段及第112段)。 |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