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過濾氣泡」形成的同溫層現象,鮮時事評析
|
---|---|
作者 | 蘇世岳 |
中文摘要 | 近來國內媒體上經常出現「同溫層」一詞,並多將其賦予負面涵義。事實上,同溫層現象是資訊社會的產物,在傳播研究上一般多將同溫層現象的出現歸於「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所產生的效果。過濾氣泡指涉的是一種「智能隔離的狀態」,使得用戶與不同意見訊息分離,以致被隔離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研究者指出,這種使得用戶被孤立和隔絕的過濾氣泡是強制性的存在,但一般網路使用者卻幾乎難以察覺過濾氣泡的存在。 過濾氣泡產生原因之一,來自當代人們日益仰賴網路資訊,在商業邏輯的運作下,包括搜尋引擎、社群媒體等在內的網路媒介,自然形成一種個性化的「過濾器」。這樣的過濾器通過控制我們看到和看不到的東西,無形地改變我們所經歷的世界,干擾我們的心理過程和外部環境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方面,它可以起到放大鏡的作用,有助於擴展我們對知識領域的看法,但與此同時,個性化過濾器也限制我們接觸的內容,影響我們的思考學習方式。這兩者打破人類微妙的認知平衡,而這種認知平衡往往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提出新的想法,因為創造力也是思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個性化過濾器也可能阻礙創新。 早前網路的支持者曾經預測,網路可以使權力去中心化,但實際上在某些方面網路卻讓權力更加集中。簡單來說,實際上絕大多數網路內容是透過少數幾個網站傳遞給人們的,這些網站公司代表著新的權力核心,雖然他們的跨國性會使他們形成某些形式的監督,但必要時這些將海量數據儲存於雲端(cloud)的公司,也可以為那些尋求引導訊息流的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務,因為這些儲存於雲端的個人數據,比個人電腦上的訊息更容易被政府搜索到,由此呈現出個人與政府間訊息的「不對稱性」,如果「知識就是力量」,那麼知識的不對稱就是力量的不對稱。 迄今為止,大多數政府和企業相當謹慎地使用個人數據和個性化提供的新權力。但一些具有壓迫性的政權明顯是個意外。即使拋開蓄意操縱不談,過濾器的興起也給民主國家帶來意想不到但卻相當嚴重的後果:過濾氣泡讓公共領域中關於公共事務的話題和共同問題的討論離個人越來越遠。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關鍵詞 | 過濾氣泡、同溫層、個性化、後物質主義 |
刊名 | 政治公行好初錫 |
期數 | |
該期刊-上一篇 |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小國困境,鮮時事評析 |
該期刊-下一篇 | 聯邦制能解決分離運動嗎?,鮮時事評析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