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民調失準了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調研析,鮮時事評析
|
---|---|
作者 | 蘇世岳 |
中文摘要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許多美國機構所進行的選前民調都不約而同指出,代表民主黨挑戰現任共和黨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拜登(Joe Biden),將以極大比數贏得普選票和選舉人團票。然而,實際選舉結果卻異常激烈未如民調預期;類似狀況也出現在共和黨籍候選人競選其他公職的民調數據上。科學民調為何失準呢? 2021年7月,歷經半年多沉澱後,著名民調機構美國公共輿論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AAPOR)發表一份全面性報告,檢討2020年選戰時民意調查所出現的缺失。依據該份研究分析,有五個重點值得進一步關注: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對於選前民調來說或許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包括破紀錄的投票率、高度狂熱的民主黨支持者,一場極具傳染性的肺炎肆虐各州迫使許多選民緊閉在家,以及一位總統候選人公開呼籲其支持群眾,不要相信民調,甚至不要參與民調等,這些林林總總都可能導致民調的失準。然而,對於科學民調要精確達成預測選民投票行為之目標而言,2020年選前民調的失準,至少警醒我們必須更加留意以下兩方面: 首先,民調數據的產出過程必須更加透明化。例如,假使民調分析人員有假設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分別的投票率,在公布民調數據時應同步揭露究竟如何設定出這組數字,以及這個投票率假設對於民調的可能影響為何。 其次,要更嚴謹地解讀民調數據。大多數民調發布時都會公布「誤差範圍」(margin of error),通常我們會假定在95%信心水準下,允許上下3%的誤差。即使如此,許多分析家在討論民調數據時,經常忽略誤差範圍,甚至錯誤以為其他民調也是同樣的誤差範圍,這就容易導致預測失準。 我們應該對科學民調喪失信心嗎?2020年的民調雖然方向趨勢正確,但選前數據與實際投票結果的落差,也不免令人質疑近百年的民調技術發展是否已經面臨難以突破的瓶頸。然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至少我們可以進一步找出可能的影響因素,這也有助於2022年期中選舉的民調的改進。 |
關鍵詞 | 民調數據、民調誤差、選舉 |
刊名 | 政治公行好初錫 |
期數 | |
該期刊-上一篇 | 「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小國困境,鮮時事評析 |
該期刊-下一篇 | 美國政治「民粹化」發展的成因,鮮時事評析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