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什麼是馬婁條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
---|---|
作者 | 劉邦啟 |
中文摘要 | 進出口需求彈性總和大於1,或稱為兩國之進口彈性總和大於1,就稱為馬婁條件成立,那為什麼我們需要討論這條件呢?原因在於我們很直覺覺得的「一國貨幣貶值,貿易會改善」其實是有條件的,一般而言,最常見的狀況你可以想像一下,日幣要是貶值,表示台幣可以換到的日幣就更多了,我們去日本買電器,必須要是日本電器「本身的日幣價格」沒變下,我們手上一樣多的台幣就可以買到更多的日本電器,日本的電器才會好像變便宜了一樣,所以日本電器的日本價格沒變,但是用台幣來算就變便宜了,當然不只對台幣而言,對所有日本以外的國家,只要日幣相對貶值,日本商品的日幣標價又沒變的狀況下,對其他國家而言就會多買日本的商品,日本的出口就會改善了。 進一步來看看,因為我們在計算貿易帳時,淨出口(Net export, NX) = 出口(export, X) - 進口(import, M),但各位有沒有留意到,出口的商品用本國物價來計算很合理,但是進口的商品呢?外國買進來的商品,本來用外幣計價也非常合理呀,所以感覺本質上,出口X和進口M根本就是用不同的單位來計算的呢!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小修正,就是利用名目匯率E,也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1單位外幣,值多少單位台幣的匯率標價,去乘上本來外幣標價的進口量,假設進口了100美元的東西(M = 100 USD),美元兌換新台幣匯率為 30 NTD / USD(E = 30),則 E x M = 30 NTD / USD x 100 USD = 3,000 NTD,我們就把進口量的單位從美元換成新台幣表示了。 但也因此,我們計算進出口台幣價值時,應該就要表示成 NX = X - EM 了,如果本國貨幣貶值會發生什麼事呢?沒錯,匯率會因為本國貨幣貶值而發生上升,因為我們要用更多的台幣才能換到1美元了,所以台幣要是貶值,E很有可能從 30 NTD / USD上升到 32 NTD / USD,稍微觀察一下,E上升的同時,因為其係數是負的,將會立即造成NX的下降( NX↓ = X - E↑ x M)。又如果兩國物價都不變下,本國貨幣一貶值,外國人會覺得我國商品變便宜,因此出口X將因此變多,相對而言,我們則會覺得外國商品相對變貴,進口M就會因此減少,這兩個X及M的變化方向,則是讓NX上升的力量( NX↑ = X↑ - E x M↓),所以稍微推論一下,你不覺得,我們要是想透過貶值(E上升)讓貿易帳改善(NX上升)就必須讓E上升所造成的X及M的變化要夠大,才能抵銷E上升本身帶來的NX下降,再重複一次,「E上升所造成的X及M的變化要夠大,才能抵銷E上升本身帶來的NX下降」,那不就是「進出口受匯率影響都比較大,對匯率比較敏感」的意思,因此如果我們將他換算成彈性,匯率要是上升1%,進出口的變化總量必須要大於1%,也就是進出口對匯率的彈性總和必須要大於1,夠大才能使本國貨幣貶值且匯率上升的同時,有效地使貿易帳改善,這就是馬婁條件的經濟意涵。 因此一個國家如果想要透過貶值政策來改善經常帳收支的狀況,理論上必須在馬婁條件成立下才能達成,若馬婁條件不成立下,貶值政策可能反而使經常帳收支更加惡化。 |
關鍵詞 | 馬婁條件、名目匯率 |
刊名 | 劉邦經濟教室-同學舉手問 |
期數 | |
該期刊-上一篇 | 什麼是沖銷政策? |
填單諮詢
放榜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