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篇名
跨世紀政治學發展趨勢之探討,政治學動態
作者 蘇世岳
中文摘要

【主旨】

政治學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必有其典範,但政治學的典範卻經常在改變。作者認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學發展,經常會與這個國家的實際政治發展產生關聯。然而,台灣的政治學繼受自美國政治學,迄今並未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政治學。

【概念導引】

  1. 本篇屬於較早期的著作,近年來政治學科的發展與不同的研究取向,經常出現在各大國考中,是許多考生「心中的痛」,畢竟大多數考生皆非政治科系出身,要掌握具學術性的內容,先天上就有障礙,這一篇的簡介可以彌補這一部分的不足。
  2. 我們認為,要掌握好政治學這一科,最基礎的就是要知道政治學的學科發展歷史,特別是政治學發展的分期,主要就是以不同的研究途徑來區分,在不同的研究途徑下,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題,這些主題(例如意識型態、投票行為等)就構成政治學考試的主軸。

【關鍵重點】

  1. 1925年,美國政治學芝加哥學派始祖 Charles E. Merriam,把政治學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1850年結束,當時的研究主要是演繹的(deductive)和先驗的(a priori);第二階段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採取歷史的(historical)和比較的(comparative)方法;第三階段則牽涉到有關政治研究的觀察(observation)和衡量(measurement) 的問題,時期綿亙在二十世紀的初期;而第四階段則始於一九二五年,著重在心理分析(psychological analysis)。 基本上,Merriam的前三階段,一般也稱為「傳統研究途徑」,而第四階段則進入「行為主義研究途徑」,只是Merriam把時間推的比較早,一般多以二次世界大戰為界,也因此Merriam被尊稱為早期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性學者之一。
  2. 美國政治學發展,從1880年到1903年是形成時期(the formative years),包括1880年哥倫比亞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別設立政治學的大學課程和研究所課程,當時的學者大多留學德國,1903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成立,成為全球最大的政治科學社群。 今天在台灣所學習的政治學,其實就是美式政治學。美式政治學在二戰以後,受到行為主義運動的影響,逐漸走出自己的路,形成所謂的「政治科學」。但事實上,歐陸政治學一直秉承自來的傳統,由此形成不同的研究「典範」(paradigm)。
  3. 其實,在政治學者的交談或文章用語中,「典範」(paradigm)常和「理論」(theory)相混淆。1980年代起,美國政治學中,新的研究典範重新重視「制度」的作用,代表性理論就是「新國家主義」。 這一部分點出了許多認真考生的「痛處」,經常搞不清甚麼是「研究途徑」、「研究方法」、「方法論」、「理論」、「典範」,這些令人混淆的名詞,越想釐清,越看不懂。這並非考生的錯,而是因為許多政治學研究者是「大而化之」,經常沒有嚴格使用某些詞彙,才會造成這種結果。
  4. 在跨世紀的時代,在國際上政治的歷史研究及比較研究時潮正方興未艾之際,台灣政治學界的回應及注意,似乎是相當零星的、散亂的,看不出來有意識地、整體的、結構性地去反省這些問題,以及企圖建立台灣跨世紀的政治學研究趨勢。

【參考資料】

  • 高永光、郭中玲,〈跨世紀政治學發展趨勢之探討〉,《政治科學論叢》,2000年6月,頁59-100。
  • 世岳,《政治學(概要)》,台北:高點,2018年,第二章〈政治學的發展與研究取向〉。
關鍵詞 研究途徑、典範、新國家主義
刊名 政治公行好初錫
期數  
該期刊-上一篇 台灣社會資本的分布及其民主效果,政治學動態
該期刊-下一篇 改造運動:政治哲學與政治科學,政治學動態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一二試總複習
預購+法研生享優惠
司法特考總複習
考前100天掌握考點
司法四等狂作題班
練題衝刺、有效提分
司法官專攻班
高質高效、高錄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