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指國家通過各個部門和機構廣泛提供福利和社會保障的社會。一般認為,約克郡大主教威廉·坦普爾〔William Temple, Archbishop of York〕在其1941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最先在英語中使用了福利國家這一術語。在1955年版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出現了福利國家這一詞條。在德語中,早在1932年就有人把福利國家〔Wohlfahrtsstaat〕用作貶義詞來指責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這被認為是首次使用該術語。挪威語中的福利國家〔velferdsstaten〕一詞也早在1939年用於公共報告〔public reports〕之中,主要用來指即將到來的美好社會圖景——人人分享幸福。事實上,福利國家這一術語的前一部分,即「福利」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挪威語velfer。直到20世紀60、70年代,福利國家這一術語才廣泛出現在各種語言、政治生活、大眾傳播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報告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孕育了福利國家的思想。1942年威廉·貝弗裡奇爵士〔Sir William Beveridge〕提出的「社會服務國家」〔social service state〕的構想和1944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費城決議」〔Philadelphia resol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為戰後大規模出現的福利國家制度和設想的合理化和實際建立提供了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