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789號 |
---|
公佈日期:2020/02/27 |
解釋爭點 |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7條第1款有關被害人警詢陳述,得為證據之規定,是否違憲? |
三、從比較法觀察歐洲人權法院實務運作 本號解釋考量性侵害案件之特質(特殊性),並基於系爭規定作為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3之特別規定之規範目的及意旨,且參酌歐洲人權法院之見解,作出合憲性限縮之結論,顯示其係採取較為折衷之立場。本號解釋就被告對不利證人詰問之例外規定,強調其須具備正當理由及平衡補償措施,固有所本,且有學說採納。惟歐洲人權公約之規範內涵,[16]隨著實務上不斷案例之出現,就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第3項d款規定,歐洲人權法院實務上已有作出不少之判決,且其所提出判斷標準或原則,不盡一致,仍有再加以探究及申論之必要。 就歐盟人權保障之實務上,歐洲人權公約(下稱公約)之對質詰問權保障,規範基礎為公約第6條第1項併合第3項d款[17],該公約第6條第3項d款規定被告原則上有面對不利證人之機會,以對其發問並質疑證詞之可信性,亦稱請求對審程序權(Anspruch auf ein kontradiktorisches Verfahren)。[18]本於上開規範基礎之結合運用,歐洲人權法院關於申訴內國程序不當限制或剝奪質問權之案例,採取整體觀察之審查方式,如內國踐行程序整體而言,其仍屬公平者,則不違反公約。再者,歐洲人權法院審查內國法院是否違反質問條款時,特別在於補償平衡(counterbalancing)之程序要求。[19]法院須審查該程序整體(包含證據程序)是否公平[20]。於一定情況,縱使不強制證人出席公開審判庭,原則上其應予被告詰問(Befragung des Zeugen)之機會,亦即給予充分且適當之挑戰及詰問不利證人之機會(an adequate and proper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and question a witness against him),須就程序之整體予以評斷(Gesamtwürdigung des Verfahrens),如欲對被告之詰問權加以限制,須有限制之正當理由(Ausrecichende Gründe für Beschränkungen; gute Gründe; a good reason for the non-attendance)與程序及證據評斷之補償(Kompensation im Verfahren oder bei der Beweiswürdigung)。[21] 就此,歐洲人權法院發展出所謂之三階層(或稱三步驟)審查。亦即,法院於審查無對質詰問可能性所生陳述之可使用性(die Verwertbarkeit der ohne Konfrontationsmöglichkeit zustande gekommenen Aussagen)時,有採三步驟審查原則。歐洲人權法院於2011年之Al-Khawaja案判決即採此三步驟審查原則,有將之稱為「卡瓦賈」審查原則(Al-Khawaja-Tests)[22],亦即下列三步驟[23]: 1.證人法庭外之陳述(證人於被告不在場之陳述)容許作為證據方法有無正當理由?[24] 2.證人法庭外之陳述是否為被告定罪之唯一或主要根據?[25] 3.有無充分平衡補償因素,以整體確保程序公平性?包含重要之程序上確保,以補償因容許未經對質詰問之法庭外陳述所生之防禦障礙。[26] 此三步驟審查原則之判斷因素,除有無正當理由及充分平衡補償因素(sufficient counterbalancing factors to compensate; hinausreichende ausgleichende Faktoren)外,另強調該證據之重要性,其係屬定罪之唯一或主要(決定性)證據(the sole or decisive basis for the applicant’s conviction)。2015年,歐洲人權法院Schatschaschawili v. Germany案之大法庭判決[27],對此三步驟審查原則予以修改,德國法院判決亦注意此等原則之要求,並為判決所引用。[28]學說上有認為此三階層(步驟)審查原則之個別因素之關係,在多數歐洲人權法院判決中,並無完整且清楚之論述。其中有些判決,以不符第一階層之要件,即逕認違反公約。惟另有從程序之公平性(Die Fairness des Verfahrens; the fairness of proceedings)考量,認須就所有三階層加以判斷。[29]不問是否採完整三步驟(或階層)判斷方法,如參考前述歐洲人權法院所提出之判斷標準,實不容忽視有關正當理由及平衡補償因素之判斷步驟。 參考前述歐洲人權法院判決之見解,對於傳聞證據,在一定要件下,得以限制被告之對質詰問權。因此,關於允許被告對質詰問權限制之例外情形,不因普通法系(a common-law system)與大陸法系(continental-law systems; 或稱歐陸法系)而有不同,僅是普通法之交互詢問(或稱「對詰問」或「反對尋問」)原則之範圍(the scope for exceptions to the principle of cross-examination),可能比大陸法系(例如德國法)較為廣泛,故兩者可能產生不同之例外情況及適用原則。例如參考Schatschaschawili v. Germany案之歐洲人權法院大法庭之見解,認為有關證人在警察或偵查時所為陳述之證據審查法則,應適用同一原則。[30]因此,不問何種法系,基於憲法公平審判之要求,前述有關三步驟之審查原則,可採為判斷法庭外陳述之證據能力之標準。 四、正當理由與平衡補償因素概念之繼受及未來法院實務上之挑戰 被害人未到庭接受詰問之審判外陳述,原則上不得作為證據。由於性侵害案件之特殊性,系爭規定對於被害人無法到庭陳述並接受詰問,而例外以警詢陳述作為證據者,傳聞例外之採用之審查標準,特別是引進訴訟上平衡補償程序作為判斷因素,係本號解釋之特色。惟因該要件目前尚未明文規定,如何參考外國經驗,妥適運用於我國法院審理性侵害案件之證據調查及證據評價上。對照前述歐洲人權公約第6條第3項d款有關被告對不利證人詰問之規定,保障被告對質詰問權,在文義上並未特別明確規定訴訟上平衡補償要件。惟如前所述,因歐洲人權法院實務上之肯認,亦成為重要之審查要件。比較系爭規定,其亦未明定在訴訟上須具備平衡補償要件。其中就對質詰問之限制,因須在程序上作出整體審查其「程序公平性」,以符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及公平審判之要求。特別是如何平衡補償被告喪失對質詰問機會之損失。關於平衡補償,目前在歐洲人權法院實務上,不問其採取多少步驟之審查原則,均屬於相當重要之審查步驟。但在個案如何認定其在訴訟上有無給予充分平衡補償之情況(例如是否使證人在審判前之程序,受到被告或辯護人之詰問,或因性侵害案件之特殊性,而得以減輕其補償之分量等),以平衡限制詰問對被告所造成之不利益,值得再探究之。是於本號解釋之後,如何運作此一要件,尚待未來實務及學說繼續發展,以補其不足,且期望能發展出更具體之審查基準或適例,以供實務上應用。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