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首頁升學考試法碩乙如何準備考試
如何準備各校之入學考試?

在依前述之說明蒐集相關資料後,接著進入如何準備考試的階段。一如前述,碩乙班之考試有其特殊之處,對於一般未曾接觸者甚或曾經曾參加考試而落榜者,都會有無法掌握之疑懼,所以有必要在純書面資料的分析之後,就各項計分項目的準備方式作一概略之說明。

(一)筆試部分

首先在英文及國文之部分,建議依照一般準備研究所考試之方法,加強英文字彙、文法、閱讀、翻譯及寫作能力,及國文古文閱讀、論文閱讀及成語能力。其次就是考古題的練習,根據觀查,各校之出題均有類似之模式,欲報考何校,就必須蒐集該校考古題予以分析,找出可能的出題方向。

而在法學緒論或法律常識之部分,對於法律門外漢的確有些困難,但既然志在法律,一開始就能建立對法律的全盤概念,未嘗不是件好事。由於各校出題之方向不太相同,建議先找一本有關的書籍來閱讀,例如由月旦(現改為元照)出版由政大教授法治斌等五人合著之法學緒論或坊間有關法學緒論之書籍。閱讀時不能僅是背誦,而必須深入瞭解內容之意義,雖然困難,但持之以恆終能有成,更何況若想成為法律人,連法學緒論都不想花些心思,未來學習法律之路堪慮。其次注意社會上所發生與法律有關之消息,及報章雜誌上有關之評論,會強化對於法律問題之意識及思考,即使考題不在書本當中,也不至於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最後同樣是考古題的蒐集與練習,這是任何一項考試皆不可或缺的。

最後是常識測驗的部分,這一部分是所有參加類似考試後認為最難以準備的部分,就以東吳的常識測驗為例,該項考試約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語言、空間及常識測驗,前兩個部分如同坊間所舉行之智力測驗或性向測驗,而最後一部分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包,例如:「職棒選手黃平洋是屬於職棒哪個隊伍?」「王國維所謂讀書三境界的第三境界為何?」及「我國高鐵將採BOT之模式,請問BOT分別是哪三個英文字之縮寫」等,由此可見幾乎是沒有範圍,因此許多人在參加此種考試時認為既然範圍如此廣,乾脆就不用準備,其實所謂常識,亦即一般人生活中俯拾即得者,多注意報章雜誌、多聽、多看,應付此種測驗便不那麼沒有把握。要知東吳大學碩乙班之所以要實施此種看似不用準備的考試科目,乃因李模教授堅持碩乙班的學生不能只會讀死書,而必須有超越一般人的視野及見地,而法律問題都發生在你我周遭,連基本的常識都不具備,遑論解決法律問題。因此準備常識測驗可說是經年累月之工夫,有志於此者應及早開始。

(二)書面審查部分

依據前述就書面審查內容之比較分析,似乎只要把所需資料準備齊全即可,其實不然,就研究計畫的部分,曾參加考試而落榜者通常會質疑既然尚未修讀法律,如何寫出專業的法律研究計畫?其實審查書面的老師當然也知道這是強人所難,如果能夠寫出完美的計畫,就不必來報考碩乙班了,但也就是這樣,研究計畫的撰寫才可看出一位考生對於未來的學習之路是否有主見及決心。因為既然在碩乙班畢業時頒發碩士學位,則學位論文必不可少,而如何找出問題並予以解決則是法律人必須的訓練,尤其是學術上的訓練,也是碩士論文撰寫的著眼所在,因此,觀察考生在研究計畫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步驟,老師即可得知該生的「問題意識」何在,而抱著問題意識入學,其學習成效才能彰顯;另外,也是在研究計畫中,老師亦可看出考生面對未來學習的態度與決心,若是研究計畫只有一張紙,而且草率為之,相信任何一位老師都不會相信這位考生友多大的決心來學習法律。

所以,建議在撰寫研究計畫時務必用心。首先應選擇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可以從以往所學、工作或報章雜誌當中尋找,或是請教曾學過法律的朋友,問題不要太大,否則無法聚焦。其次可以在網路上或圖書館中蒐集與該題目相關的論文或其他資料。接下來將論文資料予以分析整理,依照問題之起源、定義、現有資料就該問題的分析、及個人擬如何解決該問題的順序予以編排撰寫,最後得出結論。至於詳細的內容,讀者可至各大學圖書館借閱法研所碩士論文看看第一章的部分,應該會比較有概念。

至於在自傳的部分,除了一般都會有的生平之介紹,包括之前之學、經歷之外,既然來考碩乙班,則對於未來學習及畢業後之規劃則應多加著墨,老師也是從自傳當中分析考生是否適合學習法律,所以完整的生涯規劃及就讀法律之強烈決心即屬必須。

(三)口試部分

通常能夠進入口試階段,表示筆試或書面審查已經獲得肯定,正逐步邁向上榜之路,但許多信心滿滿的考生都在這關敗下陣來,而對於口試的公平性或客觀性抱持質疑的態度。實際上,為數甚多的學校真正取決是否上榜的契機就在口試,因為各大學所舉辦之碩士班入學考試並非國家考試,該校的老師是依據該校、院、系的特殊需求來招生,其出發點本即非完全公正客觀,而是要在考生中找出他們所需要的學生,是以某些考生在某校考試中落榜,卻在他校之考試中名列榜上之前矛,此種狀況實不足為怪,考生心理也必須有所準備。

各校之口試方試亦不一而足,一般均採問答之方式舉行,由老師提問題,考生再回答,但也有像東吳碩乙班之口試,口試開始前十分鐘先由考生抽兩個即席演說之題目,自其中選擇其一,入場後先就該題目發表五到七分鐘之演說,再由老師提問題而後予以作答。所以口試的準備方式只能說讀者應事先瞭解口試之方式,再依照口試方式進行練習,但若是一遇考試甚或口試即會緊張的考生,更必須及早就在眾人前演說進行準備,否則緊張雖為人面對考試之常態,但若因緊張而不知所云,結果自是不利。

還有讀者疑問口試時回答之內容是否有所禁忌,例如參加政大的口試時到底應不應該表明自己要參加國家考試,因為聽說政大某些老師不太喜歡學生參加國考。本文的建議是,由於每屆之口試委員均不相同,與其猜測何一老師喜歡同學參加國考,何者則非,毋寧抱持平常心態,如果沒問到此一敏感問題最好,若是真有老師問起,即按照自己的規劃說明即可,老師比較想知道的是考生選擇考或不考的理由為何,以及若是要考國考,則如何兼顧課業的問題,畢竟每個老師都關心學生在自己課堂上的表現,要不要考國家考試其實不是重點,相信此種回答因為忠於自己的規劃,比較不會予人口是心非之感。其他學校之口試是否有類此之問題,讀者最好事先打聽,以免到時遭到「突襲」。

至於口試應如何準備?平時多加練習應為不二法門。例如:為什麼想讀法律?為何選擇本校報考?入學後的規劃?如何將以往所學或工作經驗與法律結合?以及有關研究計畫及自傳內容的問題都是常問的基本題,讀者在考試前必須在心中默默思考應如何回答,考試時才能有條不紊的敘述出來,遇到沒有練習過的題目時也不要緊張,儘量以條理之方式作答。另外,專心聆聽老師的發問也是重點,免得牛頭不對馬嘴,影響口試成績。

各校碩乙班學制概述

所謂學制,即指學生入學後至畢業為止所進行之程序,大概可分為應修學分及論文兩大部分。在學分部分,傳統之法研所大約應修法律學分二十四至三十個不等,再加上六個左右的語文學分,而碩乙班的學生因為之前並未修習任何法律課程,可想而知,在學分數的要求上遠遠超過傳統法研所,例如東吳碩乙班三年內應修九十四個學分,政大之前規定應修七十二個學分,去年改變制度,在入學時可選擇修習五十四個學分或九十四個學分兩種、成大三年內應修八十個學分、東海除碩士班學分之外,應補修學士班法學專業科目三十個學分以上及語文學分,因此,幾乎每個學校的要求學分數都在六、七十個以上,對於碩乙班學生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這也是某些老師不希望學生分心再去考國家考試的原因。

至於論文,則各校的要求不一,例如東吳要求學生繳交三萬字左右、且可省略部分內容之論文;政大新制則配合學生所選學分,選擇五十四學分者,須繳交正式論文,選擇修習九十四學分者,則可僅繳交小論文一份。此一部分攸關學習之進行及畢業期程,有心者應多打聽比較。

討論學制的另一目的在於協助規劃未來的學習。例如在職人員考入碩乙班後,因為每個學期平均十幾個學分的課程,是否能夠負擔,由於研究所最長修業年限為四年,可以休學二年,所以是否考慮如何在六年內完成學位。而全時進修者,則可考慮是否可於每個學期加修某些學分,以縮短修業年限;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參加國家考試,是想在就學中或畢業後才應試,都會影響學分修習及論文之進程,必須全部納入考慮。

如何依個人需求選擇學校及課程

依據前述,在報考碩乙班之前就應該將未來的規劃納入考量,以免入學後發現課程無法配合,而必須休學或甚至放棄就讀,對考生而言不僅可惜,也是資源的浪費,對於想考而未能如願者而言,心裏應更不是滋味。所以,在報考前不能僅因該校的名氣、師資而輕易作出決定,另外尚須考慮如地點之遠近、交通之便利、學分及論文之要求、是否鼓勵參加國家考試、以及課業之要求狀況等,唯有充分考慮後,一旦入學才能專心向學,不致影響學習成效。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攻佔頂校法研捷徑
文章剖析、測驗點評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