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推薦書籍】看看李淑明老師著作

【推薦課程】行動版、數位課程

篇名
第5期:圍城記事-3月8日
作者 李淑明
內文

毫無作為及功用的WHO,總算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了!他們作的第一件、也是至今唯一對於阻止疫情擴散的積極建議是~ “elbow bump”。
自此往後,或者,至少會持續好長好長一段時間,人與人之間,不能太靠近、不能握手寒喧、更不能擁抱!

天啊!這場災難,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病毒襲擊」、「大自然的反撲」這樣單純了;這場災難,將實實在在的改變人類世界,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改變人之所以為人最最最珍貴的特質~情感。

故事還沒有結束。
美國疾管局更進一步的建議:連手肘都不要踫了!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要距離多遠呢?6 Feet(約180公分)!
昨天的晨間新聞,立刻有醫生上電視宣傳 “6 feet social distance”。
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要拉開 6 feet,這究竟有多遠呢?
這位醫生拿了把尺,擺在他和主持人中間,兩人按照尺上的刻度往後退了好幾步,結果……兩人都出鏡了。

今天早上,只見新聞裏兩位主播坐得遠遠的,鏡頭拉得遠遠的……

這下子,人和人之間,不但連手都握不得,還要保持長長的距離,扯著嗓子講話;最好連話都不要講,以避免製造飛來飛去的口沫。哎~真讓人情何以堪啊!
───

在這兒生活了好一段日子,還真的沒有看過「口罩」。不但街上沒人戴,也不曾看過任何藥房有賣。
常看到台灣的報導,寫著:對歐美人士來說,口罩是給生病的人戴的,以免傳染給別人;健康的人是不戴口罩的。
這個說詞不知從哪兒來的?

生了病就該待在家裏休養。在流感期間,從醫生、學校、職場,都不斷宣導:生病了,只有兩個地方可去,一是醫院,一是家裏,怎麼會生了病,還戴著口罩出門上班上課呢?如果真有這樣的人,身邊的人不但不會覺得這人敬業、好學,反而會遭受「沒公德心」的指責。
所以,至今,我還真沒遇過這樣的人。

那~為何不戴口罩呢?
我想應該是「生活習慣」、「文化」吧?
不論是台灣、中國、日本或韓國,人口稠密,再加上16、17年前的可怕經歷,不知不覺的,人們紛紛戴上口罩;即便在病毒消失不見後,走在台北街頭,看見男女老幼戴著口罩,實在不足為奇。
可在歐洲、美國,除了數個大城市外,絕大多數的地方,地廣人稀,人和人之間接觸沒那麼頻仍。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說給這兒的人聽,還真沒幾人知道妳(你)在說什麼。

既然人們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沒有需求、自然沒有供給。
突然間,這個不知名的病毒得靠口罩幫忙防堵,一時半刻間,去哪兒生產製造這麼多口罩呢?

於是, “social distance” 便成了代替口罩的方案。大家都不要搶口罩,只要能保持距離,就可以避免飛沫傳染;把有限的口罩,留給最需要的醫護人員。

所以,今天和媽媽解釋了:我不戴口罩,不是怕被歧視,而是因為有罪惡感。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沒有足夠的防護設備了,我這成天都待在家裏的人(嚴謹一點的說:幾乎都待在我的書房裏),卻把口罩準備得如此這般齊全,說得過去嗎?

關鍵詞 病毒襲擊、美國疾管局、口罩、疫情擴散
刊名 聽聽明台大說法
出版單位 高點法律網
該期刊-上一篇 第4期:圍城記事-3月7日
該期刊-下一篇 第6期:圍城記事-3月10日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大師級高分課
最聰明的學習選擇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