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點法律網
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617號
公佈日期:2006/10/26
 
解釋爭點
刑法第235條違憲?
 
 
[23]所以如果檢方與院方(例如臺灣高等法院87年度上易字第5088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89年度上易字第808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89年度上易字第2953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度上易字第422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度上易字第4330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0年度上易字第155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0年度上易字第481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0年度上易字第1145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易字第236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易字第258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1年度上易字第134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931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1224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735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易字第1273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上易字第107號判決)或者是一審與二審(例如臺灣板橋地方法院87年度易字第1796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87年度上易字第3576號判決、臺灣彰化地方法院88年度易字第394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89年度上易字第2224號判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90年度易字第1148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0年度上易字第1723號判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90年度易字第2197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1年度上易字第117號判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1年度易字第2605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易字第279號判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1年度簡上字第269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594號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2易字第1022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易字第286號判決、臺灣彰化地方法院93年度易字第1225號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4年度上易字第451號判決)就猥褻資訊或言論的認定,發生根本歧異,亦不足為奇。
[24]378 U.S. 184, 197(1964).
[25]Richard A. Posner, Sex and Reason 377(Havard U. Press 1992).中文翻譯可參考高忠義翻譯、林志明校閱,性與理性(下)-性規範,2002年6月,頁579以下。
[26]其原名為Graf Balthazar Klossowski de Rola,生於1908年而卒於2001年,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波蘭裔法國現代藝術家。
[27]聲請解釋補充理由書頁三。
[28]參見前揭註23。
[29]Christian Starck, Der Verfassungsauslegung, in: J. Isensee/P. Kirchhof,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 Bd. V II, 1992, § 164, Rn. 31.
[30]Benda/Klein, Verfassungsprozeßrecht, 2. Aufl., 2001, Rn. 1284.
[31]有學者即主張,更精確地說,合憲性解釋並不是「狹義的解釋」,毋寧是一種目的性限縮(法律內的法的續造)。參見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1996年,頁243。
[32]Schlaich/Korioth就毫不客氣地指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將法律限於特定的解釋而不是宣告法律無效的做法(參見BVerfGE 19(1965), 342; 46(1977), 43; 61(1982), 260; 85(1991), 69; 86(1992), 288),這不僅讓立法者卸責,而且更侵犯了立法者的形成自由,所以除非立法者自己也同意某種合憲性解釋的情形,否則不應該貿然採取,參見Klaus Schlaich/Stefan Korioth,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tellung, Verfahren, Entscheidungen, 6. Aufl., 2004, 5. Teil. D., Rn. 450 f.關於德國合憲性解釋界限的介紹與討論,亦可參見陳新民,立法者的「審慎義務」與釋憲者的「填補」任務--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教堂十字架案」談起,收錄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1998年6月,頁93,108以下。
[33]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關於民事訴訟法第554b條採取合憲性解釋的聯席庭裁定中,闡明該院在迄今為止的裁判中合憲性解釋的界限(BVerfGE 54(1980), 277, 299; 71(1985), 81, 105. Hermann Heußner, Folgen der Verfassungswidrigkeit eines Gesetzes ohne Nichtigkeitserklärung, NJW 1982, 257, 262;亦見BVerfGE 56(1980), 298, 325.):
合憲性解釋必須維持在條文文義的範圍內(然而德國文獻如Otto Depenheuer基本上質疑字義作為界限的適合性,參見Depenheuer, Der Wortlaut als Grenze, 1988, S. 1 ff., 38 ff.採取相同質疑觀點如Josef Isensee, Staatim Wort-Sprache als Element des Verfassungsstaates, in: Jörn Ipsen u.a. (Hrsg.), Verfassungsrecht im Wandel, 1995, S. 571, 587.)。
立法者的基本決定、評價與在其中所設立的立法目的不可以被破壞。對於意義明確的法規不能賦予相反的意義,在重要之處,不能錯失或扭曲立法者的目的。(也參見BVerfGE 63(1983), 131, 147 f.; BVerfGE 64(1983), 229, 241 f.; BVerfGE 62(1982), 117, 166; BVerfGE 69(1985), 1, 55.)詳見Klaus Schlaich/Stefan Korioth, 2004, 5. Teil. D., Rn. 449.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填單諮詢
最新活動
司律大師級高分課
最聰明的學習選擇
案例演習雲端函授
名師親自領軍 指導點評
司律年度熱銷正規課
最高規格、品質最穩定
案例演習讀書會
助教手把手 輔導答疑